读不完《文心》,至少读完这3个超实用读书写作技巧 | 自媒体写作

2023年8月17日16:01:07 发表评论 24
摘要

所有自媒体写作者,都面临2个问题:高效阅读和高效写作,该怎么解决?读和写,是自媒体写作路上两道坎儿——很多人读书慢,记不住,更让人头疼的是,写不出来,或写了没人看。这两道坎儿,是每个自媒体写作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。很多朋友都想知道,如何才能高效阅读和写作?我写这篇,就想和你分享,提升读写技能的3个硬核技巧。

广告也精彩

所有自媒体写作者,都面临2个问题:高效阅读和高效写作,该怎么解决?

读和写,是自媒体写作路上两道坎儿——很多人读书慢,记不住,更让人头疼的是,写不出来,或写了没人看。

这两道坎儿,是每个自媒体写作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。

很多朋友都想知道,如何才能高效阅读和写作?我写这篇,就想和你分享,提升读写技能的3个硬核技巧。

它来自经典作品《文心》,这是一本专讲读和写的书,作者是民国鼎鼎大名的教育家夏丏尊、叶圣陶。

这本书很有意思,它不像其他书,坐那儿端端正正地给你讲干货,而是用中学生上学的故事,穿插进干货知识。

读不完《文心》,至少读完这3个超实用读书写作技巧 | 自媒体写作

为了方便大家吸收,夏丏尊、叶圣陶两位大教育家,费了一番苦心。

“文心”这个名字,我好喜欢。

它不单指书中讲的“读和写”的心核部分,更强调了“读和写”要用心。

这个心,在民国时代,指抛弃旧八股,而在现代,更多指抛弃浮躁、功利之心。

读完这本书,我有很多启发,从中总结出3个要紧之法,分享给你。相信能够在读和写上,给你一些帮助。

读书贵有新得,作文贵有新味

这句话中,“新”字很重要,怎样才出“新”呢?作者强调,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。

所谓触发,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。

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,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,是触发;

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,得到一种印证,是触发;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,是触发。这是就读书说的。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,发现旁的意思,这也是触发。

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。

这种触发,很像我们在写读书笔记时,强调的要关联,关联自己、关联当下。罗振宇老师也有个很形象的比喻,叫“缝扣子”。

读书一定要有关联,才能记得住,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,才能创造出有新意的内容。

罗曼·罗兰说,“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,只是在书中读自己,只是在书中发现自己,检查自己。”

总之,不管是触发还是关联,要是自己的、新鲜的才好,不要总拾人牙慧。

平时在读书中,在生活上,在包罗万象的事物上,都可以出新,这就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。

掌握3个写作方向:知,情,意

我们写出来的文字,最终是心的表现。这种表现,普通心理学家分为知、情、意三种。

知,是知识;
情,是感情;
意,是意欲。

对于一事物,了解它是什么,与别的事物有什么关系,这是知。

对于一事物,发生喜悦、愤怒或悲哀,这是情。

对于一事物,要想把它怎样处置,这是意。

内心有这3个方向,写作就不盲目。下笔之前,搞清你到底是写“知”,还是写“情和意”?

如果暂时在“知”上匮乏,知识面不够,就在“情和意”上多下功夫,这是一个写作小技巧。

如今,新媒体文章有偏“知”的,主要提供硬核知识,不讲感情;也有偏“情和意”的,比如所谓的鸡汤文,也有很多人喜欢看。

无论是知、情还是意,只要找到自己擅长的方向,就可以。

学会2个写作手法:记叙和描写
记叙和描写,是写作经常用到的2个手法。但是,你知道它们的具体区别吗?

举个例子,你觉得下面这段话,是记叙还是描写?

木棉花大得骇人,是一种耀眼的橘红色。开的时候,连一片叶子的衬托都不要,像一碗红曲酒,斟在粗陶碗里,火烈烈地,有一种不讲理的架势,却很美。

你的答案是什么?

下面公布正确答案:描写。

关于记叙和描写的区别,其他解释都很枯燥,让人看不下去。但是在《文心》里,作者打了一个比喻,让人一下就明白了,如下:

打个比方。如果你要写一篇游记,记叙就像画一张路程图,而描写,就像画一幅风景画。

你是不是一下就清晰很多了?

这样看来,柳宗元的《小石潭记》里“潭西南而望,斗折蛇行,明灭可见”里的“明灭可见”,就是描写。

再比如,《敕勒歌》里“天似穹庐,笼盖四野……风吹草低见牛羊。”也是很好的描写。

描写的技巧,就是抓住印象,把印象写出来。如果细分描写,还可以分为人物描写、景物描写、细节描写,正面描写,侧面描写等。

在讲到小说与叙事文的区别时,作者还有一个巧妙的比喻,我也觉得很好。

你先想一下,叙事文和小说的区别是啥?好,我们来看作者怎么说。

叙事文好比照相,只把景物照在上面就可以了,小说却是绘画,面上的一切全由作家的意识、情感支配的。

这样看来,叙事文的本质是事,叙事就是他的目的;小说的本质,是作者从人生中看出来的意义,叙事只是手段。

一个好作家,用一个比喻,轻而易举就把事说清楚,这就是功力。

整体看,《文心》这本书,无论是语言还是故事,都有时代烙印,比如抗日背景,对抗旧的封建式的教学等,但不妨碍我们吸取精华。

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点就是,作者提到,“要先接触文学作品,然后阅读文学史才有用”。

我深有共鸣。读大学时,课程里有文学史。

为了应付考试,我们当时学了一堆“流派、作家、演变、源流”等概念,但实际上,具体的文学作品没读几部,就像作者说的“完全是隔靴搔痒”。

实际上,不能离开作品空讲文学史,要花功夫品读作品,才能体会其中真味。

 

  • 获取解压密码
  • 微信扫下面二维码
  • weinxin
  • 添加下面微信
  • 领取35个自媒体课程
  • weinxin
广告也精彩
广告也精彩

发表评论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